《臺灣張氏族譜專增編本》
基本資料
提要表(7)
在線讀譜
姓氏名稱:張姓
地名:臺灣
版本年代:1990年修
版本類別:復印件機器印刷
冊頁數:全書分壹冊。總頁數612頁
▌臺灣張氏族譜專增編本-表(1)
提要
遷臺記錄(19)
祖地始祖名:張小壹郎等
祖居地:南靖縣
昭穆:
現地名:臺灣
古地名:臺灣
開基祖名:張石敢等
何時何地遷入:清代由南靖遷來臺灣
譜系流派:
所載世系:
堂號:
已對接的臺灣譜:
附錄:
▌ 1、 南靖縣塔下張九世標錦派十三世石敢,於清乾隆間渡臺(見譜第87頁);
▌ 2、 南靖縣張氏十二世有輝,渡臺臺北板橋,記十七至二十壹世(見譜第156頁);
▌ 3、 南靖縣河坑鄉朝水樓世英堂十世文華派下十六世攀光渡臺臺中西屯,記十世至二十二世(見譜第203—205頁);
▌ 4、 南靖縣永豐裏梅林石橋張氏裔孫渡臺臺中大雅鄉,稱六洽七穆派,記十三世誌達至二十三世(見譜第240—265頁);
▌ 5、 南靖縣和坑社張氏十三世純德渡臺於臺中,譜記十三世至二十三世(見譜第299—301頁);
▌ 6、 南靖縣塔下鄉小壹郎派十四世動易(贊雍)之子昌和渡臺於南投,記壹世小壹郎至二十壹世(見譜第374—377頁);
▌ 7、 南靖縣南坑鄉石橋張氏十壹世誌宗渡臺衍派臺中,記十壹世至二十世(見譜第410、411頁);
▌ 8、 南靖縣石橋鄉張氏十七世傳旺,渡臺於南投草屯,記十六世至二十壹世(見譜第414、415頁);
▌ 9、 南靖縣張氏南投縣張萬公派下世系,記壹世張懷至九世(見譜第419、420頁);
▌ 10、 南靖縣張氏旺,渡臺於南投,記壹世旺至九世(見譜第421頁);
▌ 11、 南靖縣梅林貝嶺社張念三郎派十三世選材,渡臺於南投縣,記壹世至三世,九世至二十世(見譜第422、423頁);
▌ 12、 南靖縣永豐(裏)石橋鄉三傳社竹插甲念三郎派七世法通,渡臺臺南縣白河鎮,記壹世至二十四世(見譜432—434頁);
▌ 13、 南靖縣造橋村張氏渡臺,記壹世張四至七世(見譜第500頁);
▌ 14、 南靖縣塔下鐵崖公派九世標宸派渡臺,在臺有十八世濤才、子明星,明輝,十九世承俊、子國雄,十八世崇文、子鴻傑,十九世存大(見譜第501頁);
▌15、本譜《張姓來臺拓殖考》載:來自南靖縣者有 (1)、康熙末葉,張世英入墾今高雄縣鳳山;
▌15、本譜《張姓來臺拓殖考》載:來自南靖縣者有 (2)、雍正二年,張廣伯入墾今彰化;
▌15、本譜《張姓來臺拓殖考》載:來自南靖縣者有 (3)、乾隆初葉,張誌和入墾今臺中市西屯;張誌遠、張從身兄弟入墾今臺中市西屯區及臺中縣大雅;張唯壹入墾今雲林縣鬥六;張金夏、張娥入墾今南投縣竹山;張永茂入墾今臺北縣中和;
▌15、本譜《張姓來臺拓殖考》載:來自南靖縣者有 (4)、乾隆中葉,張水生入墾,今臺中縣霧峰;張純益入墾今桃園縣;張文莫入墾今南投竹山,後移墾臺北縣永和;張極入墾今臺北縣貢嶚;
▌15、本譜《張姓來臺拓殖考》載:來自南靖縣者有 (5)、嘉慶道光間,張雲露、張玉池、王晏、王芳兄弟入墾,今南投縣竹山(見譜第507頁)
▌臺灣張氏宗譜考增編本-表(2)
提要
遷臺記錄(1)
祖地始祖名:張參議
祖居地:漳州雲霄縣
昭穆:
現地名:臺灣
古地名:臺灣
開基祖名:張景顯、景章等
何時何地遷入:清代由雲霄縣深城、下壇遷來臺灣
譜系流派:
所載世系:
堂號:
已對接的臺灣譜:
附錄:
▌ 雲霄西林張參議派五世得仁派下十二世景顯、景章,派五世得安派下二十四世桂地、旺松,由深城、下壇等村往臺灣(見譜第130頁)
▌臺灣張氏宗譜考增編本-表(3)
提要
遷臺記錄(16)
祖地始祖名:
祖居地:漳州漳浦縣
昭穆:
現地名:臺灣
古地名:臺灣
開基祖名:張懿等
何時何地遷入:清代由漳浦遷來臺灣
譜系流派:
所載世系:
堂號:
已對接的臺灣譜:
附錄:
▌ 1、漳浦七都眉田保南門外瓊仔張氏十三世桃仔,渡臺祖,記十三世至二十世(見譜第125頁);
▌ 2、漳浦丹山(今赤土鄉溪東村致社)張永泰十六世張懿渡臺宜蘭縣東鎮衍派,記壹世至六世(見譜第162頁);
▌ 3、漳浦縣眉田鄉張氏十二世自然,渡臺於臺中縣大雅鄉,記十二世至二十二世(見譜第233—239頁);
▌ 4、漳浦縣霞美鄉眉田村張虎派眉田得禮派下,渡臺臺中大雅上楓村十二甲,詳記十六世鳳鳴至二十壹世(見譜第283—285頁);
▌ 5、漳浦縣丹山鄉名竈山張氏十壹世光初,渡臺於臺中大雅,記十壹世至二十壹世(見譜第286—291頁);
▌ 6、漳浦縣張氏光大派下七世思齊,渡臺於臺中大雅,記壹世光天至十八世。其中十三世應魁居鹿港、應愷移居員林(見譜第292—293頁);
▌ 7、漳浦縣眉田鄉杏仔腳張氏十五世港生渡臺於臺中大雅,記十五世至二十壹世(見譜第294—295頁);
▌ 8、漳浦縣鱷坑加棒橋張氏裔孫金浦,渡臺高雄市前鎮區,記壹世金浦至九世(見譜第445—449頁);
▌ 9、漳浦縣舊社地鱷坑加棒橋裔孫溫厚,渡臺高雄市前鎮區,譜記壹世溫厚至十世(見譜第445—455頁);
▌10、本譜《張姓來臺拓殖考》載,來自漳浦縣者 (1)、康熙末葉,張湧昌入墾今臺中縣大雅;
▌10、本譜《張姓來臺拓殖考》載,來自漳浦縣者 (2)、雍正年間,張光喜入墾今嘉義縣樸子;
▌10、本譜《張姓來臺拓殖考》載,來自漳浦縣者 (3)、乾隆初葉;張溫厚與表親朱孝生,合墾今高雄市前鎮;張媽厚入墾今臺中縣龍井,其後裔張原泉移墾大雅,是為十二甲張家;
▌10、本譜《張姓來臺拓殖考》載,來自漳浦縣者 (4)、乾隆中葉,張和業入墾今臺中縣龍井;
▌10、本譜《張姓來臺拓殖考》載,來自漳浦縣者 (5)、乾隆末葉,張天賜入墾今臺中縣大雅;張俊直入墾今臺中縣大裏;
▌10、本譜《張姓來臺拓殖考》載,來自漳浦縣者 (6)、嘉慶年間,張丙、張基、張順、張鶴生等,先後入墾今臺中縣龍井;
▌10、本譜《張姓來臺拓殖考》載,來自漳浦縣者 (7)、道光二年,張純素入墾今雲林縣鬥六,其後裔移墾竹山(見譜第507—508頁)
▌臺灣張氏宗譜考增編本-表(4)
提要
遷臺記錄(3)
祖地始祖名:
祖居地:漳州詔安縣
昭穆:
現地名:臺灣
古地名:臺灣
開基祖名:張古國等
何時何地遷入:清代由詔安縣遷來臺灣
譜系流派:
所載世系:
堂號:
已對接的臺灣譜:
附錄:
▌ 1、詔安縣二都張氏七世古園,渡臺宜蘭縣,稱西堡公派,記七世至十九世(見譜第163頁);
▌ 2、詔安縣張氏十三世辛恭,渡臺於南投縣草屯鎮,記十三世至二十壹世(見譜第411—414頁);
▌ 3、本譜《張姓來臺拓殖考》載,來自詔安縣者,乾隆末葉:張坯,張阿徽入墾今南投縣竹山;張公成入墾今臺中市。明鄭時期,張阿春入墾高雄縣仁武鄉(見譜第508頁)
▌臺灣張氏宗譜考增編本-表(5)
提要
遷臺記錄(28)
祖地始祖名:張文通
祖居地:漳州平和縣
昭穆:
現地名:臺灣
古地名:臺灣
開基祖名:張文通等
何時何地遷入:清代由平和縣遷來臺灣
譜系流派:張小壹郎派張文通支系
所載世系:
堂號:
已對接的臺灣譜:
附錄:
▌ 1、平和縣希保馬堂金京澤斬安裏,文通派四房十壹世為則派下渡臺臺中市,稱三英公派,記壹世至二十壹世(見譜第170—184頁);
▌ 2、平和縣赤土鄉仙人石,文通派四房十三世果行,渡臺於臺中市,記壹世至二十壹世(見譜第185—188頁);
▌ 3、平和縣馬堂仙人石赤土鄉文通派四房十四世利川,渡臺臺中大雅,記壹世至二十世(見譜第188—192頁);
▌ 4、平和縣新安石同仔內嶺下鄉,文通派十三世鴻毅渡臺臺中,記十三世世至二十壹世(見譜第192頁);
▌ 5、平和縣馬堂仙人石赤土鄉土角堀,文通派十四世渡臺祖利川之孫臺中大雅鄉下橫山三甲雙春派,記至二十世(見譜第193、194頁);
▌ 6、平和縣新安平和社東陶甲嶺下張氏十三世樸信,渡臺臺中,記第十三世至二十壹世(見譜第195—200頁);
▌ 7、平和縣小壹郎公派十八世天河,渡臺於臺中,記十八世至二十二世(見譜第232頁);
▌ 8、平和縣馬堂山鐵窠嶚,文通派四房十五世寅,渡臺臺中大雅,記壹世至二十壹世(見譜第281、282頁);
▌ 9、平和縣琯溪鎮小壹郎公派下十四世永璉,渡臺於南投,記十四世至二十三世(見譜第369—373頁);
▌ 10、 平和縣琯溪鎮小壹郎公派下十四世永歸,渡臺於南投,記十四世至二十三世(見譜273、274頁);
▌ 11、 平和縣新安裏和平社嶺下豐山文通派六世弘恩、弘尊派渡臺衍派南投,記六世至二十二世(見譜第391—399頁);
▌ 12、 平和縣新安裏東都甲嶺下鄉文通派十三世四靜,渡臺於南投,記十三世至二十世(見譜第400、401頁);
▌ 13、 平和縣張氏十六世張佃,渡臺南投衍派,記十六至二十世(見譜第405頁);
▌ 14、 平和縣小溪鎮張氏十四世亦善,渡臺南投衍派,記十四世至二十三世(見譜第406頁);
▌ 15、 平和縣安厚鄉何田村文通派十壹世張郡,乾隆元年(1736年),渡臺南投衍派,記壹世文通至十九世(見譜第407—409頁);
▌ 16、 平和縣小溪鎮小壹郎派十壹世仲昭,渡臺南投衍派,記十壹世至二十壹世(見譜第418頁);
▌ 17、 平和縣琯溪土田亭張氏十六世明擔,渡臺於南投縣中嶚鄉,記十六世至二十三世(見譜第420頁);
▌ 18、 平和縣青寧百倍保武伯石繩鄉灃池,張氏十四世玉燕渡臺,記雲林縣鬥六鎮,長源公派系世系表,譜記十四世玉燕至二十四世(見譜第245—428頁);
▌ 19、 平和縣青寧百倍保武伯石繩社灃池,張氏十三世張修渡臺,嘉義衍派,記十三世至十八世(見譜第435頁);
▌ 20、 平和縣豐治莊張氏十五世德旺,渡臺南投衍派,記十五世至二十世(見譜第435頁);
▌ 21、 平和縣張氏裔孫(佚名)渡臺,譜記二世金菊至八世(見譜第497頁);
▌ 22、 平和縣小溪鎮有塔下鐵崖派九世標宸派下十七世順德(際升),民初子慶九,慶春,孫承敦等徒臺(見譜第502頁);
▌23、本譜《張姓來臺拓殖考》載,來自平和縣者有 (1)、康熙末葉,張謝勤惠攜子入墾今雲林縣鬥六;
▌23、本譜《張姓來臺拓殖考》載,來自平和縣者有 (2)、雍乾年間,張亦善,張伯起入墾今南投縣名間;
▌23、本譜《張姓來臺拓殖考》載,來自平和縣者有 (3)、乾隆初葉,張其揚入墾今臺北縣五投;
▌23、本譜《張姓來臺拓殖考》載,來自平和縣者有 (4)、乾隆中葉,張放入墾今臺中市西屯;
▌23、本譜《張姓來臺拓殖考》載,來自平和縣者有 (5)、乾隆末葉:張賢、張清標入墾今臺中太平,烏日;張鴻毅入墾今臺中市西屯;
▌23、本譜《張姓來臺拓殖考》載,來自平和縣者有 (7)、嘉慶年間:張金菊入墾今高雄縣旗山;張明擔入墾今南投縣中嶚;張亭、張滾叔侄及張指等入墾今臺中縣大雅;張大連入墾今桃園(見譜第507頁)
▌臺灣張氏宗譜考增編本-表(6)
提要
遷臺記錄(7)
祖地始祖名:
祖居地:漳州龍溪縣
昭穆:
現地名:臺灣
古地名:臺灣
開基祖名:張創等
何時何地遷入:於明清由龍溪縣遷來臺灣
譜系流派:
所載世系:
堂號:
已對接的臺灣譜:
附錄:
▌ 1、龍溪縣張氏十二世張創渡臺於臺中,記十二世至十九世(見譜第346頁);
▌ 2、龍溪縣張氏十二世北溪渡臺於雲林縣土庫,記十三世至二十壹世(見譜第429、430頁);
▌3、本譜《張氏來臺拓殖考》載:來自龍溪縣 (1)、明崇禎十年間,張隱徒遷澎湖白沙拾獲黑金致富,至康熙年其裔孫啟俸、啟璋入墾瓦洞澳建業,而其後裔分傳至彰化縣員林;
▌3、本譜《張氏來臺拓殖考》載:來自龍溪縣 (2)、清康熙二十四年,張監入墾今嘉義縣六腳;康熙末葉張淑仁入墾今彰化縣田尾。
▌3、本譜《張氏來臺拓殖考》載:來自龍溪縣 (3)、雍正十壹年張仲和入墾今雲林縣東勢;
▌3、本譜《張氏來臺拓殖考》載:來自龍溪縣 (4)、乾隆初葉,張臣入墾今高雄縣橋頭;
▌3、本譜《張氏來臺拓殖考》載:來自龍溪縣 (5)、乾隆末葉張紅毛入墾,今高雄縣仁武鄉;張創入墾南投竹山(見譜第507頁)
▌臺灣張氏宗譜考增編本-表(7)
提要
遷臺記錄(2)
祖地始祖名:
祖居地:漳州
昭穆:
現地名:臺灣
古地名:臺灣
開基祖名:張希雁等
何時何地遷入:清代由漳州府遷來臺灣
譜系流派:
所載世系:
堂號:
已對接的臺灣譜:
附錄:
▌ 1、漳州張姓系雁渡臺於臺中,記十三世至十九世(見譜第346頁);
▌ 2、漳州張姓花尚渡臺桃仔園,衍派高雄市前鎮內惟,記壹世至四世(見譜第455頁)
大陆简体
《台湾张氏族谱专增编本》
基本资料
提要表(7)
在线读谱
姓氏名称:张姓
地名:台湾
版本年代:1990年修
版本类别:复印件机器印刷
册页数:全书分一册。总页数612页
▌台湾张氏族谱专增编本-表(1)
提要
迁台记录(19)
祖地始祖名:张小一郎等
祖居地:南靖县
昭穆:
现地名:台湾
古地名:台湾
开基祖名:张石敢等
何时何地迁入:清代由南靖迁来台湾
谱系流派:
所载世系:
堂号:
已对接的台湾谱:
附录:
▌ 1、 南靖县塔下张九世标锦派十三世石敢,于清乾隆间渡台(见谱第87页);
▌ 2、 南靖县张氏十二世有辉,渡台台北板桥,记十七至二十一世(见谱第156页);
▌ 3、 南靖县河坑乡朝水楼世英堂十世文华派下十六世攀光渡台台中西屯,记十世至二十二世(见谱第203—205页);
▌ 4、 南靖县永丰里梅林石桥张氏裔孙渡台台中大雅乡,称六洽七穆派,记十三世志达至二十三世(见谱第240—265页);
▌ 5、 南靖县和坑社张氏十三世纯德渡台于台中,谱记十三世至二十三世(见谱第299—301页);
▌ 6、 南靖县塔下乡小一郎派十四世动易(赞雍)之子昌和渡台于南投,记一世小一郎至二十一世(见谱第374—377页);
▌ 7、 南靖县南坑乡石桥张氏十一世志宗渡台衍派台中,记十一世至二十世(见谱第410、411页);
▌ 8、 南靖县石桥乡张氏十七世传旺,渡台于南投草屯,记十六世至二十一世(见谱第414、415页);
▌ 9、 南靖县张氏南投县张万公派下世系,记一世张怀至九世(见谱第419、420页);
▌ 10、 南靖县张氏旺,渡台于南投,记一世旺至九世(见谱第421页);
▌ 11、 南靖县梅林贝岭社张念三郎派十三世选材,渡台于南投县,记一世至三世,九世至二十世(见谱第422、423页);
▌ 12、 南靖县永丰(里)石桥乡三传社竹插甲念三郎派七世法通,渡台台南县白河镇,记一世至二十四世(见谱432—434页);
▌ 13、 南靖县造桥村张氏渡台,记一世张四至七世(见谱第500页);
▌ 14、 南靖县塔下铁崖公派九世标宸派渡台,在台有十八世涛才、子明星,明辉,十九世承俊、子国雄,十八世崇文、子鸿杰,十九世存大(见谱第501页);
▌15、本谱《张姓来台拓殖考》载:来自南靖县者有 (1)、康熙末叶,张世英入垦今高雄县凤山;
▌15、本谱《张姓来台拓殖考》载:来自南靖县者有 (2)、雍正二年,张广伯入垦今彰化;
▌15、本谱《张姓来台拓殖考》载:来自南靖县者有 (3)、乾隆初叶,张志和入垦今台中市西屯;张志远、张从身兄弟入垦今台中市西屯区及台中县大雅;张唯一入垦今云林县斗六;张金夏、张娥入垦今南投县竹山;张永茂入垦今台北县中和;
▌15、本谱《张姓来台拓殖考》载:来自南靖县者有 (4)、乾隆中叶,张水生入垦,今台中县雾峰;张纯益入垦今桃园县;张文莫入垦今南投竹山,后移垦台北县永和;张极入垦今台北县贡嶚;
▌15、本谱《张姓来台拓殖考》载:来自南靖县者有 (5)、嘉庆道光间,张云露、张玉池、王晏、王芳兄弟入垦,今南投县竹山(见谱第507页)
▌台湾张氏宗谱考增编本-表(2)
提要
迁台记录(1)
祖地始祖名:张参议
祖居地:漳州云霄县
昭穆:
现地名:台湾
古地名:台湾
开基祖名:张景显、景章等
何时何地迁入:清代由云霄县深城、下坛迁来台湾
谱系流派:
所载世系:
堂号:
已对接的台湾谱:
附录:
▌ 云霄西林张参议派五世得仁派下十二世景显、景章,派五世得安派下二十四世桂地、旺松,由深城、下坛等村往台湾(见谱第130页)
▌台湾张氏宗谱考增编本-表(3)
提要
迁台记录(16)
祖地始祖名:
祖居地:漳州漳浦县
昭穆:
现地名:台湾
古地名:台湾
开基祖名:张懿等
何时何地迁入:清代由漳浦迁来台湾
谱系流派:
所载世系:
堂号:
已对接的台湾谱:
附录:
▌ 1、漳浦七都眉田保南门外琼仔张氏十三世桃仔,渡台祖,记十三世至二十世(见谱第125页);
▌ 2、漳浦丹山(今赤土乡溪东村致社)张永泰十六世张懿渡台宜兰县东镇衍派,记一世至六世(见谱第162页);
▌ 3、漳浦县眉田乡张氏十二世自然,渡台于台中县大雅乡,记十二世至二十二世(见谱第233—239页);
▌ 4、漳浦县霞美乡眉田村张虎派眉田得礼派下,渡台台中大雅上枫村十二甲,详记十六世凤鸣至二十一世(见谱第283—285页);
▌ 5、漳浦县丹山乡名灶山张氏十一世光初,渡台于台中大雅,记十一世至二十一世(见谱第286—291页);
▌ 6、漳浦县张氏光大派下七世思齐,渡台于台中大雅,记一世光天至十八世。其中十三世应魁居鹿港、应恺移居员林(见谱第292—293页);
▌ 7、漳浦县眉田乡杏仔脚张氏十五世港生渡台于台中大雅,记十五世至二十一世(见谱第294—295页);
▌ 8、漳浦县鱷坑加棒桥张氏裔孙金浦,渡台高雄市前镇区,记一世金浦至九世(见谱第445—449页);
▌ 9、漳浦县旧社地鱷坑加棒桥裔孙温厚,渡台高雄市前镇区,谱记一世温厚至十世(见谱第445—455页);
▌10、本谱《张姓来台拓殖考》载,来自漳浦县者 (1)、康熙末叶,张湧昌入垦今台中县大雅;
▌10、本谱《张姓来台拓殖考》载,来自漳浦县者 (2)、雍正年间,张光喜入垦今嘉义县朴子;
▌10、本谱《张姓来台拓殖考》载,来自漳浦县者 (3)、乾隆初叶;张温厚与表亲朱孝生,合垦今高雄市前镇;张妈厚入垦今台中县龙井,其后裔张原泉移垦大雅,是为十二甲张家;
▌10、本谱《张姓来台拓殖考》载,来自漳浦县者 (4)、乾隆中叶,张和业入垦今台中县龙井;
▌10、本谱《张姓来台拓殖考》载,来自漳浦县者 (5)、乾隆末叶,张天赐入垦今台中县大雅;张俊直入垦今台中县大里;
▌10、本谱《张姓来台拓殖考》载,来自漳浦县者 (6)、嘉庆年间,张丙、张基、张顺、张鹤生等,先后入垦今台中县龙井;
▌10、本谱《张姓来台拓殖考》载,来自漳浦县者 (7)、道光二年,张纯素入垦今云林县斗六,其后裔移垦竹山(见谱第507—508页)
▌台湾张氏宗谱考增编本-表(4)
提要
迁台记录(3)
祖地始祖名:
祖居地:漳州诏安县
昭穆:
现地名:台湾
古地名:台湾
开基祖名:张古国等
何时何地迁入:清代由诏安县迁来台湾
谱系流派:
所载世系:
堂号:
已对接的台湾谱:
附录:
▌ 1、诏安县二都张氏七世古园,渡台宜兰县,称西堡公派,记七世至十九世(见谱第163页);
▌ 2、诏安县张氏十三世辛恭,渡台于南投县草屯镇,记十三世至二十一世(见谱第411—414页);
▌ 3、本谱《张姓来台拓殖考》载,来自诏安县者,乾隆末叶:张坯,张阿徽入垦今南投县竹山;张公成入垦今台中市。明郑时期,张阿春入垦高雄县仁武乡(见谱第508页)
▌台湾张氏宗谱考增编本-表(5)
提要
迁台记录(28)
祖地始祖名:张文通
祖居地:漳州平和县
昭穆:
现地名:台湾
古地名:台湾
开基祖名:张文通等
何时何地迁入:清代由平和县迁来台湾
谱系流派:张小一郎派张文通支系
所载世系:
堂号:
已对接的台湾谱:
附录:
▌ 1、平和县希保马堂金京泽斩安里,文通派四房十一世为则派下渡台台中市,称三英公派,记一世至二十一世(见谱第170—184页);
▌ 2、平和县赤土乡仙人石,文通派四房十三世果行,渡台于台中市,记一世至二十一世(见谱第185—188页);
▌ 3、平和县马堂仙人石赤土乡文通派四房十四世利川,渡台台中大雅,记一世至二十世(见谱第188—192页);
▌ 4、平和县新安石同仔内岭下乡,文通派十三世鸿毅渡台台中,记十三世世至二十一世(见谱第192页);
▌ 5、平和县马堂仙人石赤土乡土角堀,文通派十四世渡台祖利川之孙台中大雅乡下横山三甲双春派,记至二十世(见谱第193、194页);
▌ 6、平和县新安平和社东陶甲岭下张氏十三世朴信,渡台台中,记第十三世至二十一世(见谱第195—200页);
▌ 7、平和县小一郎公派十八世天河,渡台于台中,记十八世至二十二世(见谱第232页);
▌ 8、平和县马堂山铁窠嶚,文通派四房十五世寅,渡台台中大雅,记一世至二十一世(见谱第281、282页);
▌ 9、平和县琯溪镇小一郎公派下十四世永琏,渡台于南投,记十四世至二十三世(见谱第369—373页);
▌ 10、 平和县琯溪镇小一郎公派下十四世永归,渡台于南投,记十四世至二十三世(见谱273、274页);
▌ 11、 平和县新安里和平社岭下丰山文通派六世弘恩、弘尊派渡台衍派南投,记六世至二十二世(见谱第391—399页);
▌ 12、 平和县新安里东都甲岭下乡文通派十三世四静,渡台于南投,记十三世至二十世(见谱第400、401页);
▌ 13、 平和县张氏十六世张佃,渡台南投衍派,记十六至二十世(见谱第405页);
▌ 14、 平和县小溪镇张氏十四世亦善,渡台南投衍派,记十四世至二十三世(见谱第406页);
▌ 15、 平和县安厚乡何田村文通派十一世张郡,乾隆元年(1736年),渡台南投衍派,记一世文通至十九世(见谱第407—409页);
▌ 16、 平和县小溪镇小一郎派十一世仲昭,渡台南投衍派,记十一世至二十一世(见谱第418页);
▌ 17、 平和县琯溪土田亭张氏十六世明担,渡台于南投县中嶚乡,记十六世至二十三世(见谱第420页);
▌ 18、 平和县青宁百倍保武伯石绳乡沣池,张氏十四世玉燕渡台,记云林县斗六镇,长源公派系世系表,谱记十四世玉燕至二十四世(见谱第245—428页);
▌ 19、 平和县青宁百倍保武伯石绳社沣池,张氏十三世张修渡台,嘉义衍派,记十三世至十八世(见谱第435页);
▌ 20、 平和县丰治庄张氏十五世德旺,渡台南投衍派,记十五世至二十世(见谱第435页);
▌ 21、 平和县张氏裔孙(佚名)渡台,谱记二世金菊至八世(见谱第497页);
▌ 22、 平和县小溪镇有塔下铁崖派九世標宸派下十七世顺德(際升),民初子庆九,庆春,孙承敦等徒台(见谱第502页);
▌23、本谱《张姓来台拓殖考》载,来自平和县者有 (1)、康熙末叶,张谢勤惠携子入垦今云林县斗六;
▌23、本谱《张姓来台拓殖考》载,来自平和县者有 (2)、雍乾年间,张亦善,张伯起入垦今南投县名间;
▌23、本谱《张姓来台拓殖考》载,来自平和县者有 (3)、乾隆初叶,张其扬入垦今台北县五投;
▌23、本谱《张姓来台拓殖考》载,来自平和县者有 (4)、乾隆中叶,张放入垦今台中市西屯;
▌23、本谱《张姓来台拓殖考》载,来自平和县者有 (5)、乾隆末叶:张贤、张清标入垦今台中太平,乌日;张鸿毅入垦今台中市西屯;
▌23、本谱《张姓来台拓殖考》载,来自平和县者有 (7)、嘉庆年间:张金菊入垦今高雄县旗山;张明担入垦今南投县中嶚;张亭、张滚叔侄及张指等入垦今台中县大雅;张大连入垦今桃园(见谱第507页)
▌台湾张氏宗谱考增编本-表(6)
提要
迁台记录(7)
祖地始祖名:
祖居地:漳州龙溪县
昭穆:
现地名:台湾
古地名:台湾
开基祖名:张创等
何时何地迁入:于明清由龙溪县迁来台湾
谱系流派:
所载世系:
堂号:
已对接的台湾谱:
附录:
▌ 1、龙溪县张氏十二世张创渡台于台中,记十二世至十九世(见谱第346页);
▌ 2、龙溪县张氏十二世北溪渡台于云林县土库,记十三世至二十一世(见谱第429、430页);
▌3、本谱《张氏来台拓殖考》载:来自龙溪县 (1)、明崇祯十年间,张隐徒迁澎湖白沙拾获黑金致富,至康熙年其裔孙启俸、启璋入垦瓦洞澳建业,而其后裔分传至彰化县员林;
▌3、本谱《张氏来台拓殖考》载:来自龙溪县 (2)、清康熙二十四年,张监入垦今嘉义县六脚;康熙末叶张淑仁入垦今彰化县田尾。
▌3、本谱《张氏来台拓殖考》载:来自龙溪县 (3)、雍正十一年张仲和入垦今云林县东势;
▌3、本谱《张氏来台拓殖考》载:来自龙溪县 (4)、乾隆初叶,张臣入垦今高雄县桥头;
▌3、本谱《张氏来台拓殖考》载:来自龙溪县 (5)、乾隆末叶张红毛入垦,今高雄县仁武乡;张创入垦南投竹山(见谱第507页)
▌台湾张氏宗谱考增编本-表(7)
提要
迁台记录(2)
祖地始祖名:
祖居地:漳州
昭穆:
现地名:台湾
古地名:台湾
开基祖名:张希雁等
何时何地迁入:清代由漳州府迁来台湾
谱系流派:
所载世系:
堂号:
已对接的台湾谱:
附录:
▌ 1、漳州张姓系雁渡台于台中,记十三世至十九世(见谱第346页);
▌ 2、漳州张姓花尚渡台桃仔园,衍派高雄市前镇内惟,记一世至四世(见谱第455页)
技术维护: 漳州市闽南根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闽公网安备 35068102000316号 备案号:闽ICP备2020022679号-1